误配线,可能会损坏内部回路,故在配线时应充分注意:
① 配线应在电源OFF状态下进行,电源接通时,若输出线接触电源,则有时会损坏输出回路。
② 若配线错误,则有时会损坏内部回路,所以配线时应充分注意电源的极性等。
若和高压线、动力线并行配线,则有时会受到感应造成误动作成损坏,所以要分离开另行配线。
④ 延长电线时,应在10m以下。并且由于电线的分布容量,波形的上升、下降时间会较长,有问题时,采用施密特回路等对波形进行整形。
⑤ 为了避免感应噪声等,要尽量用最短距离配线。向集成电路输入时,特别需要注意。
电线延长时,因导体电阻及线间电容的影响,波形的上升、下降时间加长,容易产生信号间的干扰(串音),因此应用电阻小、线间电容低的电线(双绞线、屏蔽线)。
(4)兆欧表测试
旋转编码器在外壳和电气回路间有500V的耐压,但如加压方法有误,有可能损坏内部的电子回路,因此一股不要用兆欧表测试。
(5)噪声
电缆配线不要与动力线平行,不要与动力线在同一管道内配线。
控制盘内的继电器、开关等发生的火花,应尽量用电容及浪涌吸收器件将其除去。
应避免放在电焊接机、电炉等附近使用,或者采用屏蔽电磁的对策。
电缆延长时,务必使用屏蔽电缆。
编码器外壳与控制盘箱体之间存在电位差时,可能会由于噪声引起误动作,在此情况下,需在两者间用3~ 5.5mm2的电线连接。
旋转编码器与外围机器关系的不同,噪声影响的不同,接地要求各不相同。
旋转编码器的接地方法
与控制端的距离
编码器的接地方法
30m以下
旋转编码器外壳与控制端箱体之间用3~5mm2的电缆线连接,然后将0V端用同种电缆线与控制箱体连接,再接地。
30m以上
在以上连接的基础上,将编码器外壳另外再接地。
旋转编码器的接地方法
与控制端的距离
编码器的接地方法
30m以下: 旋转编码器外壳与控制端箱体之间用3~5mm2的电缆线连接,然后将0V端用同种电缆线与控制箱体连接,在接地。
30m以上: 在以上连接的基础上,将编码器外壳另外再接地。
网 址:www.dtjszz.com